中国建筑市场容量有20多万亿元,政策给建筑行业带来机遇。国盛证券研报称,建筑板块目前涨幅、估值、持仓三低,具有较高的性价比。申万宏源研报称,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视,有望带动装配式估值提升。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建筑行业的能源和环境等方面,装配式建筑凭借其安全、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优点已然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文件精神,要加强建筑产业现代化标准支撑工作建设,推动城市开发建设进入装配式绿色建造新时代。
2019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了开展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在试点地区明确一定比例的工程项目采用钢结构装配式建造方式,推动建立成熟的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体系。
据相关机构分析,装配式建筑产业在我国迎来了新发展机遇。随着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工厂化生产有助于减少劳务支出。而且,环保监管不断趋严,推行装配式建筑有助于减少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近日,各地方政府均发文称,要在未来10年内发展装配式建筑,并制定了工作目标和政策支持。据估计,2019年、2020年、2021年,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预计为3.5亿平方米、4.0亿平方米和4.4亿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分别可达8000亿元、9200亿元和10000亿元。
从发展历程看,各国家和地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路径与其土地制度与人口密度关系较密切。欧美国家由于实行土地私有制且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着重发展低多层装配式建筑,加拿大、德国等主要采用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美国采用装配式轻钢结构建筑。日本实行土地私有制,但东京、大阪等核心都市圈人口密度较高,发展路径多样化,大都市中心以高层PC为主,城市近郊及其他小城市以低多层装配式建筑为主,主要是木结构和钢结构。而在人口密度较高的新加坡,高层预制混凝土结构成为装配式建筑的主要选择。
我国在土地制度、城市人口密度上与新加坡较为相似,因而,高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较快。伴随劳务成本的继续上涨和预制构件产量的不断增加,装配式建筑相对于现浇建筑的成本劣势将不断弱化,利好装配式建筑推广。
所谓装配式建筑,是将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构件预制工厂生产完成,然后通过相应的运输方式运到施工现场组装成的具备使用功能的建筑物,主要结构形式包括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结构和装配式木结构。装配式建筑不仅缩短了现场建造时间,还减少了由于图纸错误以及施工误差导致的返工与误工,减少材料浪费。